产品中心

培养试剂耗材
培养基
培养液
支原体检测试剂盒
试剂

产品中心

位置: 首页 > 技术服务 > 细胞生物学服务

快捷通道

彗星实验

产品编号产品名称规格价格

彗星实验

一.实验原理

    当各种内外源DNA损伤因子诱发细胞DNA链断裂时,DNA的超螺旋结构受到破坏,在细胞裂解液作用下,细胞膜、核膜等膜结构受到破坏,细胞内的蛋白质、RNA以及其它成分均扩散到细胞裂解液中,而核DNA由于分子量太大只能留在原位。在中性条件时,DNA片段可进入凝胶发生迁移,而在碱处理和碱性电解质的作用下,DNA发生解螺旋,损伤的DNA断链及片段被释放出来,由于这些DNA的分子量很小,所以在电泳过程中会离开核DNA向阳极移动,形成彗星状的图像,而未损伤的DNA部分保持球形。DNA受损越严重,产生的断片越多并且片段越小,电泳时迁移的DNA量也就越大,迁移距离越长,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尾长增加、尾部荧光强度增强。在一定条件下,DNA迁移距离(彗星尾长)DNA含量(荧光强度)分布与DNA损伤程度呈线性相关,因此,尾矩(尾部DNA的含量与尾长的乘积)成为定量测定单个细胞DNA损伤程度的主要依据。

二.实验步骤

将细胞加PBS,冲洗1次,离心后将细胞浓度调整为106107/ml,立即进行以下步骤。

(1) 胶板的制备

第一层胶的制备:将已预热56℃80μl 0.5%正常熔点琼脂糖NMA(溶于无Ca2+Mg2+的磷酸缓冲液PBS)滴到同样预热的载玻片的磨砂面,迅速盖上干净的盖玻片,4℃放置10min使其凝固。

第二层胶的制备:取10μl1000个细胞的PBS75μl 0.5%低熔点琼脂糖LMA(溶于无Ca2+Mg2+的磷酸缓冲液PBS)在37℃混匀,然后轻轻揭去盖玻片,将含细胞的LMA滴到第一层胶板上,立即盖上干净的盖玻片,4 ℃ 放置10min使其凝固。

第三层胶的制备:最后在凝固的LMA层上滴加85μl预热37 ℃ 0.5% LMA,盖上盖玻片,使其凝固。第一层胶的主要目的是使第二层平整和附着紧密,第三层胶的目的是对第二层细胞起保护作用。

(2) 细胞裂解  移去盖玻片,将载玻片浸入新配置的细胞裂解液中至少裂解1h(在放第一片开始计时,再以同样的顺序取出,确保每张片子裂解时间相同)。此步骤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及核膜,除去蛋白质、RNA等,仅存留核骨架。

(3) DNA碱解旋  细胞裂解后,取出载玻片,用PBS冲洗2次,以去掉载玻片表面高浓度的盐,然后将载玻片置于水平电泳槽中,倒入新配置的碱性电泳缓冲液,约覆过胶面0.25cm。碱解旋20min,以便使DNA在碱性条件下解螺旋形成单链DNA,使DNA断链,在电泳场中易于迁移。

(4) 单细胞电泳  25v300mA条件下电泳20min

(5) 中和与染色  电泳完毕后,将载玻片取出,滤纸吸干电泳缓冲液,用Tris-HClpH7.5)中和15min。然后每片载玻片上滴加50μl 30μg/mL的溴化乙锭(EB)溶液,避光操作,盖上盖玻片,避光染色20min,即可观察。

(6) 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处理  EB染色后的样本尽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电泳图谱。计算拖尾率,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0.0进行X2 检验。对每张组织片子的细胞,利用Comet Assay Software Pect (CASP 1.2.3 beta 1) 图像分析软件 (http://casplab.com/index.php) 对彗星图像进行指标分析, X(—) ±SE表示彗星全长( CL) 、尾长( T L) 、尾矩( TM) Olive 尾距( OTM),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0.0分析,显著性比较采用t 检验。根据拖尾细胞中,彗星尾部DNA含量 ( TDNA%),将细胞DNA 损伤程度分为5级。 0 级: 无损伤( 正常细胞) 及细胞损伤率< 5% 1 级:低度损伤,5%~20% 2 级:中度损伤,20%~40% 3 级:高度损伤,40%~90%4 级:重度损伤,> 95%